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电力科技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所知道的丁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玉环 发表于 2007-12-12 05:2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class="dot2_bottom2"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span class="title16"></span></td></tr><tr><td height="24"></td></tr></tbody></table></td></tr><tr><td valign="top" height="40"><table height="28"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width="28">&nbsp;</td><td width="253"><span class="grey">来源:双鸭山热电公司</span></td><td width="28">&nbsp;</td><td width="253"><span class="grey">作者:常青</span></td><td width="28">&nbsp;</td><td width="98">&nbsp;</td><td width="28">&nbsp;</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class="news_content" id="fontzoom" valign="top"><p>  著名女作家丁玲已经离开我们20年了,在她的简历和诸多作品中,常常提到她下放劳动改造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汤原农场。 <br/><br/>  丁玲和爱人陈明在汤原农场断断续续生活了8年。8年的风风雨雨,汤原农场的一草一木留给作家深刻的印象,汤原农场的父老乡亲也想着她。 <br/><br/>  我是土生土长的汤原人,今年“十一”假期回老家过节,利用闲暇时间,带着许多好奇来到汤原农场,拣拾老作家遗失在故地的点点滴滴。汤原农场老干部科的张春元老人给我介绍了采访对象——已退休多年的杨明琴老人。她的家位于农场西北角。 <br/><br/>  一说起丁玲的事,老人便翻出她们全家和丁玲、陈明的合影,记忆拉回到了40多年前——</p><p align="center"><strong>干儿子</strong></p><p>  1958年6月,丁玲在反右扩大化中被打成右派反党集团成员,开除党籍、撤销级别、停发工资,来到汤原农场劳动改造。1962年,杨明琴21岁,爱人张学礼27岁,这一年张学礼当上了农场畜牧队队长。张学礼是个性情耿直、心地善良的人,看到年近60的丁玲在养鸡场干挑鸡粪、剁鸡食菜的活,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当时张学礼是队长,但也没有权力不让丁玲干累活,只有在生活上关心照顾丁玲。 <br/><br/>  有一阵子运动紧了,农场几个毛小子写好批斗丁玲的牌子,闯进养鸡场就要往丁玲脖子上挂,张学礼一脸严肃地说:批斗耽误革命生产,我们畜牧队已经对丁玲采取了加码工作的措施。几个青年一看张学礼一脸认真,称回去向革命委员会报告,也就不了了之。 <br/><br/>  事后,其中一个小青年质问张学礼:“丁玲是你妈呀?斗她为啥不让?”张学礼说:“她和我妈的年纪一样大!”干妈的由来就这么一传俩、俩传仨地传开了。</p><p align="center"><strong>菠菜汤</strong></p><p>  丁玲毕竟是女人,一个大老爷们儿也不好太过份细心关照,于是张学礼回家对杨明琴说:“你有事没事地常过去看看,我已是她干儿子了,你当然就是干儿媳妇。” <br/><br/>  东北春脖子长,青菜极为金贵,杨明琴精心侍弄的自家小菜园里各种小青菜下来,第一个先给丁妈妈送去。 <br/><br/>  一天,杨明琴薅了一把小菠菜给丁玲送去,告诉她熬汤好吃,丁玲惊喜道:“一定鲜!一定鲜!”这时,杨明琴突然想起,菠菜甩秀汤更香。丁玲笑了,称杨明琴聪明。她边说边返身去东侧的鸡舍取来两枚鸡蛋,忙着掏出一毛钱,让杨明琴放到鸡舍的蛋箱上面。 <br/><br/>  杨明琴很是感动,照理说养鸡人吃两个鸡蛋不用给钱,可丁妈妈不那么做,她按当时每个鸡蛋的最高价5分钱交了款,更何况老人那时已没有工资,每个月农场只给她开点微不足道的劳动补助。</p><p align="center"><strong>尼龙袜 <br/></strong><br/></p><p>  一天晚上,杨明琴和一个女伴去养鸡场看望丁妈妈。 <br/><br/>  丁玲住在鸡舍西头的一间小屋里,屋里火墙的铁丝上搭着一双刚洗过的绿袜子。杨明琴看袜子缩水缩得像小孩穿的,上前双手抻了抻,袜子突然又变大了,杨明琴感到好奇,丁玲告诉她:“这叫尼龙袜,有弹力,以后你们都能穿上。” <br/><br/>  杨明琴再仔细一看,袜子的后跟已磨破了两个窟窿,临走时,杨明琴执意把破损的袜子拿回家缝补,第二天送回。 <br/><br/>  事情过了好一段时间,丁玲到北京看病回来,特意送给杨明琴一双新的尼龙袜。那个年代,女人穿的袜子不是布做的就是线织的,能有一双尼龙袜太宝贵了。</p><p align="center"><strong>点炉子</strong>
                                                <br/><br/></p><p>  丁玲住的屋子很简朴,两床军用行李,还有一些生活用具。由于土炉子的火生得不旺,屋里显得很清冷。 <br/><br/>  一次,杨明琴到丁玲家串门儿,看她点炉子不对劲,引火的豆秸着起来后才添煤,这样一来煤闷住火,好半天炉子的火烧不起来。杨明琴就手把手教丁玲:豆秸上压好煤再点火,这样炉子里的火很快就着旺了,屋里暖和多了。 <br/><br/>  在农场的日子里,杨明琴和丁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就连杨明琴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受影响,他们或明或暗地关心、照顾丁玲的生活。 <br/><br/>  1984年,丁玲彻底平反昭雪。这年夏天,丁玲和陈明重返汤原农场,特意看望了杨明琴一家人,留下了这张极其珍贵的合影。</p></td></tr></tbody></table>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电力科技网 ( 鲁ICP备09062776号  

GMT+8, 2024-4-19 13: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