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电力科技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03|回复: 1

以FPGA为核心实现继电保护装置:对装置架构、站内网络架构、广域保护架构的影响(续1)

[复制链接]
林伟 发表于 2014-11-19 05: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伟 于 2014-11-19 05:37 编辑

...... 接上贴


具体而言,就是构想“保护数据、非保护数据分离”理念,在将保护功能集中于FPGA芯片内部的同时,由FPGA另外的硬件资源形成与保护功能模块并行运行的功能模块,将采样值(以及处理后的采样值)中慢速的非保护数据、各种待提交的状态量提取出来,按照其原本所属的间隔重新进行分组,经总线提供给独立于FPGA芯片、相对慢速的CPU系统,由CPU将这些数据组分别打包进SV/GOOSE帧,提供给间隔层装置(例如测控装置);同时,CPU还负责接收、下传各种配置信息,实现标准的合并单元装置所必须实现的各种协议、功能,使保护装置间隔层装置看来包含了“分别位于各自所属间隔中的过程层上的多个合并单元”。



当然,CPU也需要提供传统意义上位于间隔层的保护装置所应提供的符合IEC 61850标准的各种功能、接口,以实现间隔层装置与已有的站控层装置、过程层装置、其它间隔层装置的信息交互、功能配合



这样,就需要在图1中的右下角加上一个“慢速数据提取、外部CPU总线接口模块”,如图2所示。


论文05的附图02.jpg

2  FPGA片内系统架构(第一步改进)


另外,如果CPU的运算能力不足以实现这么多装置与外界的接口,可以附加一片低成本FPGA(相对于承担保护算法的高性能FPGA而言它是低成本的),以分担部分SV/GOOSE帧、其它逻辑接口帧的成帧、解帧工作。此时,装置的整体框图如图3所示。


论文05的附图04.jpg

3  保护--合并单元联合装置系统架构


于是,此方案在“保护数据不出芯片”、高速实现保护功能的同时,既保持了IEC 61850架构在互操作性、网络分层方面的优势,又方便了高级业务功能、管理功能(例如在线定值下发、在线变更保护逻辑组态、MMS等)的实现,而且尽可能地减少了对三层结构中其它装置的影响,兼顾了已有的投资



3. FPGA为核心实现继电保护装置对广域保护架构的影响


3.1 目前业内对广域保护的共识


参考文献[4]指出,基于目前技术水平,广域保护的开发应以基于工频量测量的保护原理为主,集成和广域保护的应用主要是作为后备保护。个人理解,这里所说的“目前技术水平”主要就是指DSP芯片的运算能力、以CPU中断定时精度为上限的广域帧传输定时精度


3.2 FPGA在运算能力方面的突破


关于应以基于工频量测量的保护原理为主FPGA技术已经将DSP的“运算能力天花板”抬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参考文献[5][6]的工作证明:对于大多数保护算法来说运算量最大的特征量提取环节,完全可以以远高于DSP运算能力上限的速度FPGA予以实现,尤其是在处理高速采样的暂态信号数据的情况下。也就是说,FPGA提供了基于暂态信号分析开发广域保护系统的运算能力


3.3 FPGA在广域帧传输定时精度方面的突破


关于广域帧传输的定时精度问题,FPGA技术的特性之一正是定时准确[1]。也就是说,如果充分利用FPGA提供的大量高速、并行运算资源,在FPGA中实现变电站之间交换保护用快速数据集的组帧、解帧、通道时分复用、直通转发等网络功能,也就是说,实现“保护数据传输网络协议不出芯片”,FPGA芯片出口处的帧发送延迟抖动纳秒为单位计算 -- FPGA定时误差不大于其运行的主频时钟周期(参考文献[3]验证的FPGA运行主频为200MHz,即时钟周期为5ns,若采用硬件架构更先进、速度等级更高的芯片还可以更快)。如果忽略装置定时精度的影响,帧发送时刻的抖动量将取决于理想发送时刻FPGA主频时钟周期之间的“相位关系”。


至于理想发送时刻的定时精度,也就是装置本身的定时精度,对于广域帧全局定时来说,GPS、北斗系统的微秒级定时精度已经足够了。进而,如果由FPGA实现与GPS、北斗芯片的交互(即图1中的“校时、故障录波模块”的部分功能),就可以将产生于实现阶段的误差降低到最小程度。


3.4 将广域智能暂态保护提升为主保护


基于上述内容,以FPGA为核心实现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在多个变电站之间实现暂态保护数据源采样时刻、帧发送时刻微秒级精度的同步,可以实现对高速采样的暂态信号数据的及时处理,从而为整合广域暂态信息、形成基于多变电站高速暂态采样值集(或/和特征量值集、保护特征判断结果集、分合闸信号集)序列的广域暂态保护提供了技术基础。


如果变电站之间的距离为300km,则光信号传输导致的延迟为1ms,对于一个节点(变电站)间最大跳数为5的网络,其站间数据交互的最大延迟约为5~6ms。由于FPGA具备高速并行运算能力,如参考文献[5][6]验证的,其对高速采样得到的暂态数据进行预处理的延迟为几百us数量级。笔者根据经验保守估计,在考虑到积累数据以形成有效数据窗的因素后,完成特征量提取、保护算法的延迟不会超过3~4ms,理想情况下应该在2ms之内


也就是说,按照笔者的估计,从暂态故障信号到达网络中位于最远端变电站AD转换芯片数字量出口,到本地变电站收到这个远端变电站的跳闸出口驱动信号 -- 包括比它近的所有变电站的信号 -- 延迟不会超过10ms


这已经是主保护的速度级别了。


3.5 基于“保护数据传输网络协议不出芯片”理念的片内系统架构


基于“保护数据传输网络协议不出芯片”理念的片内系统架构如图4所示。


论文05的附图03.jpg

4  FPGA片内系统架构(第二步改进)


相对于图2,本架构中添加了邻站数据交互模块”、“PHY芯片+光电/电光转换器(接各邻站光纤)模块”,以实现对广域帧的成帧、解帧、收发控制。


相应的,支持“保护数据传输网络协议不出芯片”的保护--合并单元联合装置整体框图改为图5


论文05的附图05.jpg

5  保护--合并单元联合装置系统架构(改进)


3.6 邻站数据交互模块的结构及功能实现


由于变电站保护装置形成的广域网络具有节点个数有限的特征,且网络拓扑、工作模式、数据流量基本固定,所以不需要以复杂的方式、频繁地改变实时数据路由,从而为以FPGA实现简单交换功能提供了可能性。


3.6.1 邻站数据交互模块的结构框图


“邻站数据交互模块”的结构框图及与其它模块的连接关系如图6所示:


论文05的附图06.jpg

6  邻站数据交互模块(以4个邻站为例)的结构框图及与其它模块的连接关系


如图,邻站数据交互模块由一个“邻站接收数据解帧、本站发送数据成帧子模块”、四个“邻站数据帧收发控制子模块”构成。3.6.2邻站接收数据解帧、本站发送数据成帧子模块


邻站接收数据解帧、本站发送数据成帧子模块”接收“数据、信号调度模块”发来的本装置生成的高速暂态采样值集(或/和特征量值集、保护特征判断结果集、分合闸信号集)序列,添加本站地址、控制信息(帧序号等)、校验信息,形成待发送广播,并行提交给各“邻站数据帧收发控制子模块”。




长度超限,待续......

 楼主| 林伟 发表于 2014-11-23 06: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错误的,必须进行删节、修改。


在此谨向本文读者道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电力科技网 ( 鲁ICP备09062776号  

GMT+8, 2024-4-17 01: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