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电力科技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55|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邢台记忆:老城区的胡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ngtaideren 发表于 2009-3-31 11:0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mg height="15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xtxcm.com/epaper/ncwb/res/1/20081121/40621227274791852.jpg" width="427" style="CURSOR: pointe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楼主| xingtaideren 发表于 2009-3-31 11:05:56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tbody><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width="572" border="0"><tbody><tr valign="top"><td align="center" width="572" style="ADDING-LEFT: 6px; PADDING-BOTTOM: 10px; PADDING-TOP: 10px;"><br/><span style="FONT-SIZE: 12px;"></span></td></tr></tbody></table></td></tr><tr><td><p><span class="px12"><img src="http://www.xtxcm.com/epaper/ncwb/res/1/20081031/6691225463371923.jpg" alt=""/></span></p><p><span class="px12">牌坊巷石板路面<table align="center"><tbody><tr><td><table><tbody><tr><td></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span></p><table align="center"><tbody><tr><td><table><tbody><tr><td></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3#
 楼主| xingtaideren 发表于 2009-3-31 11:06:30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 胡同一词,始用于元代。自蒙古人入主中原,取“胡人大同”之意,在元大都(今北京)开始有胡同称谓,即北京胡同。胡同,在古代称里社。后来在中原称巷,或称营、集、坊。在南方称里弄,即小于街道的居民区,是城乡村镇的组成部分。<p>  《顺德府志》有句云:“里社街衢,纵横经纬,以类附见,弥觉有条不紊。”这说明古代顺德府城区街巷纵横,井然有序。千余年来,古邢台对胡同仍习惯称“巷”。</p><p>  明清时期,古邢台共有9条巷,即:尚义巷、永丰巷、永宁巷、集贤巷、怀仁巷、演武巷、崇志巷。因年代久远,记载缺失,上述各巷的坐落地址已无从查考。但究其名字,盖出于崇尚礼义,企盼丰收,希冀平安之吉祥用语。</p><p>  本文依照府县志书记载,仍以“巷”为称谓,对邢台胡同作如下叙述:</p>
4#
 楼主| xingtaideren 发表于 2009-3-31 11:06:55 | 只看该作者
以名人故里、轶事命名<p>  仁义巷。该巷坐落在西大街路南,北起西大街,南至羊市水台,全长120米,宽0.8米。巷名与明代邢台人王本固有关,传说王本固官居吏部尚书,一日,接到家书,得知老家亲属为一墙之地与邻居闹纠纷,就回信写道:“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一墙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信后,就主动让出一墙之地,邻居见了深受感动,也让出了一墙,两家互让,形成了一条小巷。后人为纪念此事,将小巷命名为仁义巷。小巷南端路东,原来有花市街路西“裕民公当”的后门,门额字迹虽已脱落,但仍可看到当年建筑之高大宏伟。</p><p>  进士牌坊巷。坐落在马市街路东,与路西的清真寺隔街相对,是通往东边菜地的一条胡同。该条胡同长120米,宽4米。在古代,胡同西口有一座用石头建造的牌坊。当地居民习惯称其为牌坊巷,在地名普查时,因传说此一牌坊是进士牌坊,但进士所处年代,及其姓氏,已无从得知。为避免与北大街的牌坊巷重名,即定名为进士牌坊巷。</p>
5#
 楼主| xingtaideren 发表于 2009-3-31 11:07:49 | 只看该作者
另据解放初期在马市街担任街道干部的老同志回忆,该巷西口的牌坊为贞节牌坊,究竟是进士牌坊,还是贞节牌坊,因年代久远,又无文字记载,已无从查考。<p>  地方巷。该巷坐落在马市街路西,清真寺南侧,是一条闷头小巷。东起马市街,西至铆焊厂家属院。全长86米,宽1.9米。当地居民传说,因昔日小巷内住有一家三代人都做“地方”(古代负责当地居民事务的小官员)而得名。因年代久远,史志无载,此一传说,已经无据可查。</p>
6#
 楼主| xingtaideren 发表于 2009-3-31 11:08:10 | 只看该作者
以古建筑名字命名<p>  真武巷。坐落在羊市街东端路南,北起羊市街,南至居民住宅。全长110米,宽2米。因羊市街东端路北、羊市水坑南沿,原来有座真武庙,此巷紧对真武庙,以庙命名,故名真武巷。解放后,真武庙被拆除,真武巷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p><p>  据《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记载:“真武,传说中的北方之神。又名玄武,即道家供奉的真武帝君。”</p><p>  牌坊巷。坐落在北大街路西,新华书店一侧。它东起北大街,西至肉市街。是一条有多处拐弯的小巷。全长140米,宽0.9米。巷内为石头铺就的路面。古代,在小巷西口曾建有一座石头牌坊,因而得名牌坊巷。</p><p>  因年代久远,牌坊是何时、何人;为何人、何事所立,已无从查考。民国时期,此处是棉布批发商聚居之地。现在仍可看到:巷内房屋高大,宏伟气派,全部为砖石结构的深宅大院。过去各大院内装有密集的铁丝网,小巷东西两端装有铁栅栏,挂有铁锁,用以护院防盗。每天早晚都有商户店员负责开启小巷东西两头的铁门,可谓戒备森严。出牌坊巷往西经刘家台可到肉市街。</p>
7#
 楼主| xingtaideren 发表于 2009-3-31 11:08:36 | 只看该作者
西仓巷。坐落在西门里街路北。它南起西门里,北至红星西街。全长457米,宽8米。在古代,府衙为赈济灾民,于丰收之年,麦秋收获之日,动员百姓缴纳义粮,储存义粮的地方名为义仓。在邢台,义仓共有两座,名为东西义仓。明清时期,义仓设在肚(音赌)子巷东西两侧,肚子巷两侧的两条胡同即以义仓命名,名东仓巷和西仓巷。1980年,东仓巷更名为顺德路,西仓巷仍维持原名原貌。巷内还有两条东西走向的横巷,分别为一巷和二巷,与西边的太平街相通。西仓巷南端为府前西街,此街路南,紧对此巷立有一座塔形石雕,这就是老邢台人津津乐道的“无影寺,白象塔,七十二座大菩萨”的石雕。据老年人回忆,石雕刀功精细,菩萨栩栩如生。现在石雕已不知去向,尘封数百年的东西义仓,也已被人们遗忘,只有一些当地老人驻足此地仍能念及东西仓巷的历史渊源。<p>  西寺巷。位于红星西街路北,南起红星街,北至居民住宅,全长125米,宽4米。巷内全为居民住宅。因其坐落于天宁寺(俗称西大寺)南侧,是出入西大寺的必经之路,故名西寺巷。天宁寺初建于唐代,宋朝皇帝钦赐匾额“天宁万寿禅寺”,元代重修,为元朝太保、中书省事(丞相)刘秉忠少年出家之地。因刘秉忠后来辅助忽必烈开创元朝基业,立下汗马功劳,成为元朝重臣。“地以人贵”使天宁寺在元、明、清各朝闻名遐迩。历代文人墨客游历至此多有题咏,留下不少诗词佳作。</p>
8#
 楼主| xingtaideren 发表于 2009-3-31 11:08:58 | 只看该作者
红影壁巷。坐落于人民影剧院西侧,它南起西大街,北至龙王庙旧址。全长240米,宽3米。因该巷南端原有一座红色的影壁而得名。这条胡同历史悠久,胡同内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居民院落。五十年代这里驻有聚丰饭庄、工人浴池和几家理发馆。北端一个高台,原来台上建有一座龙王庙。高台下往西紧邻新市场,东拐即到人民影剧院。后来巷内单位相继迁出或撤销,这里仍是一条由马路街通往西大街的南北通道。<p>  黑影壁巷。就是现在的肉市街,它南起西大街,北至老市场,全长140米,宽6米。因此巷南头原有一座青砖砌就的黑色影壁,故名黑影壁巷。1945年,加宽街道后,因当时街上经营肉食的商贩较多,更名为肉食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街上多为掌鞋、修钢笔、配眼镜的手工业者和日用小百货摊贩。现为西大街派出所驻地。</p>
9#
 楼主| xingtaideren 发表于 2009-3-31 11:09:20 | 只看该作者
<table><tbody><tr><td><img src="http://www.xtxcm.com/epaper/ncwb/res/1/20081031/82321225463371923.jpg" alt=""/></td></tr><tr><td>红影壁巷古民居一角 </td></tr></tbody></table>
10#
 楼主| xingtaideren 发表于 2009-3-31 11:09:58 | 只看该作者
以住地人群职业命名<p>  书班营。即位于清风楼后侧、卫衙街路北的一条南北走向胡同。它南起卫衙街,北至南长街小学围墙。全长165米,宽2米。书班,即古代掌管衙门文书、案牍的写作班子。这条小巷就是明清时期在官衙内书写、抄录文书的佐杂小吏居住之地。在明清时期,这里有一群衣冠楚楚,文质彬彬的署衙小吏,拎着文袋,迈着方步行走在府衙与住所之间,这一人群中,没有大红大紫,大富大贵,多属科举不第的落魄文人。他们秉承长官指令,传承地方民情。多数能够同情百姓,也不乏依仗官势,为虎作伥,欺压黎民之辈。</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电力科技网 ( 鲁ICP备09062776号  

GMT+8, 2024-4-25 16: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