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电力科技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改革:中国电力发展的动力之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nerbaby 发表于 2007-4-4 08:2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3">改革:中国电力发展的动力之源&nbsp;</font></strong></p><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电力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今天拥有世界第二的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力生产和消费大国。</p><p>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史,是一部艰苦创业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的改革史。20世纪80年代以后尤其如此。电力工业在改革中不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深化改革,实现了改革与发展两者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一致。</p><p>  电力工业的每一次改革,既是加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各行各业提出了挑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力工业迎来了"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中心的新一轮改革。</p><p>  集资办电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它解除了电力工业发展的桎梏。藉此,我国逐步解决了电力供给严重不足、拉闸限电频繁的问题</p><p>  电力工业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电力工业管理体制,而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每一次变革,都进一步提高了电力工业发展水平。</p><p>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拥有发电装机容量仅185万千瓦,年发电量仅43亿千瓦时。面对这样的局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工业特别是电力工业的发展。1958年,毛泽东主席指出: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电力应该先行一步,这样才能适应工农业生产需要。在电力先行的指导思想下,电力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到1965年底,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206万千瓦,发电量达到572亿千瓦时,年发电量在世界上的排名从1949年的第25位上升到第9位。电力工业基本满足了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p><p>  从1966年开始,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逐步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电力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瓶颈",缺电现象开始出现,70年代初期出现全国性缺电局面。到1978年,全国发电装机缺口达1000万千瓦,发电量缺口达400亿千瓦时。</p><p>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1979年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首次明确提出"开发水力,不单纯是个电力问题,也是国民经济对能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要像开发煤炭和石油一样来建设水电站"。1979年5月,电力部部长刘澜波同志发表文章,要求电力工业必须变落后为先行。1983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同志指出,强调经济要发展,电力工业必须先行。电力工业加快发展成为共识。由于中央独家投资办电资金有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电力建设的需要,改革电力投资体制已经势在必行。</p><p>  集资办电应运而生。上海闵行、浙江台州、山东龙口等电力项目首开大规模集资办电之先河,此后集资办电由地方政府出资演变到组织地市企业、乡镇企业集资,利用煤代油资金,出售用电权集资,发行电力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办电。1984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在听取水电部党组汇报时,明确了多家办电、集资办电的方针。同年,国务院批准华东电网采取工业用电提价不超过两分钱的办法征收地方电力建设基金,1988年推广到全国,为地方办电建立了稳定的资金来源。</p><p>  从1985年起,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全部由拨款改为贷款。1986年,国务院批转了《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明确集资电厂可以独立经营,与电网签订供电经济合同,也可委托电网代为经营管理。实行多种电价,独立经营的集资电厂,其售电价格允许浮动。集资办电有了法规保证,投资电力变得更具吸引力,由此集资办电步入快速发展轨道。</p><p>  集资办电同样对外商开放。为了解决发展所需资金、设备不足的困难,电力工业积极利用世行、亚行、日本海外协力基金,政府出口信贷等贷款办电,鼓励外商来华独资、合资办电。1985年,深圳与香港合和电力有限公司合资建设沙角电厂,用BOT方式经营管理,广东与香港合资建设经营大亚湾核电站,成立华能国际和新力等电力开发公司利用外资办电,以后许多外商纷纷到中国投资办电。</p><p>  由于电力建设具有周期长的特点,这一期间,电力发展速度仍然赶不上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到1986年,全国发电装机缺口达1400~1500万千瓦,发电量缺口达600~700亿千瓦时,全国还有35%的农户没有用上电。由于电力缺口大,拉闸限电频繁。电力工业的"瓶颈"更为突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成为广泛共识。1987年9月,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水电部共同召开加快电力发展与改革座谈会,李鹏副总理代表国务院提出"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方针。此后的10多年间,我国电力装机增长240%,净增装机2.4亿多千瓦。1995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达2亿千瓦,2000年达3亿千瓦。</p><p>  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从建国初期185万千瓦发展到1亿千瓦,用了38年时间,从1亿千瓦发展到2亿千瓦仅用了7年多的时间,从2亿千瓦发展到3亿千瓦仅用了5年的时间。电力工业的改革,特别是电力投资体制的改革和集资办电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外资等各方面办电的积极性,电力工业空前发展。1997年底,我国电力工业基本实现供需平衡。1998年9月30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关于停止执行买用电权等有关规定的意见》,决定停止执行若干限制用电的规定,标志着长达20多年的电力短缺局面基本结束,中国电力工业在取得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这一历史性成就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p><p>  政企分开,成立国家电力公司是中国电力工业全面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极大地提高了电力工业发展水平</p><p>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了"专业经济管理部门逐步改组为不具有政府职能的经济实体,或改为国家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单位和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90年代后期,电力工业根据"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改革取向和"电网国家管、电厂大家办"的原则,在实行政企分开、推进股份制改造、实行业主负责制、建立资本金制度、完善电力法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及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公平调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改革准备工作。</p><p>  1997年1月,国家电力公司成立。江泽民总书记为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亲笔题词,对中国电力工业寄予厚望。经过一年多的双轨制运行和平稳过渡,电力部于1998年3月撤销,实现了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性转折。这次改革的实质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电力工业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国家经贸委,行业管理职能移交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力公司行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职能,按国家授权和公司制规范运作。</p><p>  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五年来,逐步实现了从行政性公司向实体性公司的转变,已经成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主体和电力发展主力军。1999年,国家电力公司总经理高严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电力工业实际,借鉴国际电力工业改革发展经验,明确提出了把国家电力公司建设成为"控股型、经营型、现代化、集团化管理的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总体战略构想,获得广泛认同。国家电力公司以战略总揽全局,推动各项工作迅速开展,公司整体实力明显增强。2000年,公司首次跻身世界企业500强,名列第83位;2001年,公司再次进入世界企业500强,名列第77位。五年来,国家电力公司共投产发电装机6183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加机组的66.7%;电网建设、全国联网和西电东送发展迅速,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迈出实质性步伐,南方电网西电东送能力达到300万千瓦,蒙电东送能力达到109万千瓦,东北与华北、华东与福建联网工程建成投运。通过电网建设与改造,解决了2500多万人口的用电问题。电力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压缩小火电951.9万千瓦,占全国关停总量的80%。投入资金2600多亿元,改造了269个城网和2500多个农网,通过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城市电价平均每度电降低5分钱,减轻用户负担400亿元;农村电价平均每度电降低1角3钱,减轻农民负担350亿元。主营业务年收入从2500亿元增加到3477亿元,年均增长8.6%;2001年末资产总额10027亿元,年均增长11.5%;净资产4389亿元,年均增长12%;累计实现利税1600多亿元。供电煤耗每度电平均降低12~15克,相当于节约煤炭600~700万<br/>吨;线损率降低0.38个百分点,相当于全国可节约电量32亿千瓦时,折合标准煤119亿吨。优质服务、行风建设成绩显著,2001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省电力公司在地方行风评比中名列第一,二分之一的市电力公司被评为文明单位,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李庆长为代表的优质服务标兵。</p><p>  实践证明,电力工业政企分开的改革符合中国电力工业的基本国情,加速了电力工业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进程和电力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中国电力工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p><p>  电力工业的基本改革取向是市场化,"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将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体系,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对电力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p><p>  与8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趋势相适应,我国深化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电力工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入世贸组织后,由外商投资和经营的发电企业数量会不断增加,在资金、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将对国内企业形成压力,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二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必然促使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行更大规模的调整,必然要求包括电力工业在内的基础产业提供更加充足、可靠、廉价的供给,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效率,改善服务,降低成本,增强电力企业竞争力,这是时代赋予的必然要求。</p><p>  从国内看,在电力市场供求状况发生明显变化之后,现行的电力体制暴露出一些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弊端。垄断经营的体制性缺陷日益明显,省际之间的壁垒阻碍了跨省电力市场的形成和电力资源的配置,现行管理方式不适应发展要求。为了促进电力工业的更快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必须加快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p><p>  电力行业属于自然垄断性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输配电环节必须实行垄断经营。对不需要垄断经营的环节,应当探索引入竞争机制的办法,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特别是通过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逐步在发电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竞争性的发电市场。国家电力公司对此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1999年,国家电力公司在浙江、山东、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等6省市进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试点。目前,浙江、山东、上海的发电市场竞价上网,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改革成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积累了经验。</p><p>  2002年3月,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按照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电力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从国情出发,遵循电力工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电力企业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力体制。"与此相适应,"十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境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能源发展的新机制;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继续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p><p>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新一轮改革的实施必将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系,促进电力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在未来几年,电力工业不仅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结构将进一步得到优化,清洁能源在发电构成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形成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联合电网,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p><p></p><p></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电力科技网 ( 鲁ICP备09062776号  

GMT+8, 2024-5-7 10: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