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电力科技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电投国核重组落地 中国核电市场将现“三足鼎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crymeariver 发表于 2015-2-9 12:0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繁华的上海中山南路复兴东路交界上的新源广场,有一家平时不太引人注目的上市企业——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电力”)。每当《国际金融报》记者来到新源广场1号楼时,问及上海电力,得到的往往只有低调的回复,一如上海电力的控股母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下称“中电投”)那样。这几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多次致电包括新闻发言人在内的多位人士了解核电的情况,但都被拒绝。

  好在,再低调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总有“高调”之时。随着股价连续攀升,乃至涨停,上海电力终于在2月4日刊登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公告中确认,今年1月30日,收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对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媒体报道事项的问询函》(下称“《问询函》”)。

  公告称,《问询函》提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注到近期有媒体对中电投集团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核技术”)合并事宜进行了报道,同时公司股价在近期涨幅较大,因此要求公司向实际控制人中电投集团问询有关情况,“按《问询函》内容,公司书面函询了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中电投集团。同时,公司收到中电投集团《关于联合重组事宜的通知》”。

  “目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已通知中电投启动与国核技术联合重组的工作。”上海电力确认,重组的具体方案待定,但“中电投将据工作进展情况依据有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与此同时,除了上海电力,中电投旗下另外两家A股上市公司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吉电股份”)和石家庄东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方能源”)发出了类似公告,确认了中电投和国家核电重组的信息,但没有披露个中细节。

  对于上述消息,《国际金融报》记者致电了国核技术党组书记、董事长王炳华,他以开会为由婉拒了《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采访要求。随后,据国核技术新闻发言人郭宏波提供的号码,《国际金融报》联系到了国核技术另一位人士。该人士对本报确认了重组的信息,但坦言,就他所在的层面,“无法提供进一步的信息”。

  一位70多岁的老核电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中电投和国核技术重组的消息早就在传了,且属于“意料之中”的事,因为中国仍要发展核电,“多一家公司,能更好地安排中国的核电布局”。

  这位老核电人还希望,借助两家公司重组的利好消息,能更好地推进中国核技术自主化,“毕竟,将来要‘走出去’还是要用自己的技术,不能照搬或模仿国外的核技术”。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未来中国核电市场将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除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公司(下称“中核工业”)和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中电投和国核技术重组的新公司或可给市场带来新风。

  早有传闻

  就像当初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北车”)重组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中车”)前那样,中电投和国核技术重组“落地”前,同样充斥着种种“小道消息”。

  “关于中电投和国核技术的消息一直有,也能在行业会议交流时听到一些人直接建议合并。”上述老核电人称,“总之,相关的传闻并不那么新鲜。”

  “最早去年上半年,一帮同事在做调研报告时,就提到了核电领域的重组传闻。当时说的就是中电投和国核技术。”某券商策略分析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回忆。

  就公开资料看,本轮重组传闻去年4月底就开始发酵。当时,有消息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中电投和国核技术“正在就重组整合制定方案”,并直言“两大集团的整合势在必行”。

  消息称,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此前设想,“中国可成立一家经营核燃料生产和后处理的专业公司,再组建一家综合多种核电技术的核电公司”。该消息引述王炳华的话说,全世界最有商用价值的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及全世界最有商用价值的三代核电技术都在中国,“哪一个国家能具备中国的条件?如举国体制把这几块捏到一起的话,那将战无不胜”。

  但针对上述传闻,不像当初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停牌前一个月还在极力否认合并事宜那样,中电投和国核技术的重组,一直得到了官方层面的确认。

  去年7月,国核技术新闻发言人郭宏波就称,和中电投的重组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去年12月6日也在公开场合称,关于国家核电与中电投集团合并的事宜,“还正在研究”。就连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都证实“双方有意向进行合并”。

  实为互补

  双方的重组,始终要得到最高层监管部门的许可。直到1月30日,财经网才报道称,继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后,央企另一重大重组即将展开,“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合并事宜已在近日获得最高决策层签字通过,目前国资委正在制订具体方案,近期官方将对外宣布两大巨头合并方案”。

  消息真正落地,还是在2月3日晚间。由于前期暴涨引起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质询,中电投旗下3家上市公司上海电力、吉电股份和东方能源同时发布公告,最终确认,“国资委已通知中电投启动与国核技术联合重组的工作”。

  “这是好事,无论是对中电投还是对国核技术来说。”林伯强对记者说。

  事实上,一度有消息称,去年1月举行的一次国务院会议上,“国核技术的有关人士也曾提议与中广核集团进行整合”。“相较于中广核,明显与中电投在一起,才能起到互补作用。”林伯强称,“简言之,就是一方有核电牌照,一方有技术资源。”

  在林伯强看来,中电投和国核技术的重组亦区别于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合并,“后者不完全是互补,更多地是强强联合,避免内耗。前者则没有内耗之忧”。

  中信建投证券近日也分析称,“两大央企的合并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效果。”

  业内都知道的情况是,“脱胎”于原国家电力公司的中电投,2002年成立时就继承了原公司的全部核电资产,并在后来成为了与中核工业及中广核一样,拥有核电牌照的3家公司之一。

  但在与这两家纯核电央企的竞争中,中电投并不占据优势。一项截至2014年底的数据是,中国核电在运装机容量为20.3GW(吉瓦,功率单位),其中,中广核、中核控股装机容量占比分别为57%、43%;在建核电机组装机容量28.6GW,其中,中广核控股占54%、中核占36%、中电投仅为9%。

  另外,从自身看,有消息显示,“中电投虽位居五大发电公司之列,但近几年的发电装机容量日渐萎缩,资产规模在五大发电集团中最小,其火电权益装机规模也已被煤炭老大神华集团超越”。这意味着,中电投须开辟新的领域,或在本已比重较高的清洁能源领域继续发力。

  另一端,国核技术组建于2007年,成立的背景就是为了成为第三代核电技术、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的AP1000的“工程建设和自主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研发平台”,同时,“也是国产第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的技术创新方”。尽管掌握着最先进技术,但苦于无牌照,且AP1000技术截至目前还未真正得到实施及运用,这也让一些核电业内人士感到“遗憾”或“委屈”。

  因此,也有观点称,中电投和国核技在核电方面的发展“近况都不是很好”,两家公司的合并更像是“难兄难弟”间的整合。

  曾有争议

  即使都属于“难兄难弟”,两家企业的整合也都不是一帆风顺。上述老核电人回忆,关于两家企业的合并,有人说“好”,但也有人说“不好”,说“不好”的原因是,可能会“分食”利益,且不能在战略高度形成合力。

  有媒体发现,去年8月下旬,作为核工业部前身的中核集团,在其主办的《中国核工业》杂志上刊文表态,反对两家公司合并。这篇文章建议参照俄罗斯、韩国的核电模式,“呼吁中国核电体制改革应该重回‘大一统’,将国内的核电企业合并为一家”。对此,媒体称,因中核工业的不同声音,“重组陷于停顿”。

  “大一统”的声音中核发过不止一次。去年12月23日,中核官方微信公号发布了《2014年年末中核集团孙勤董事长答记者问》的专访文章。

  这篇文章中,中核工业董事长孙勤称,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核工业资源陆续被分成了目前的几个集团,并产生了互相分散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在孙勤看来,改革后的核工业体制“要加强资源整合与协调”。

  今年1月中旬《英才》杂志的报道中,孙勤再次称,核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即改组设立国家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此来代表国家的意志,抓好整个产业的投资方向,把战略产业做强做优做大”。

  他又一次强调,“现有几个公司的产业,是能够进行整合的,不管是在设计力量、建造力量还是运营力量方面,避免重复建设。整合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所控股的企业都可以上市,朝着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站在国家战略及‘走出去’的角度,这并非没有道理。因为,‘走出去’,要的是合力,不是分散的力量。”林伯强称,“但问题是,现在中国核电不是不想‘走出去’,恰恰是‘走出去’并非这一阶段,或者说5年到10年内的主要任务。”

  “现在,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加快发展非石化能源的背景下,更多地要加快国内建设。”林伯强认为,这意味着,除了现有的两家公司中核工业和中广核,发展第三家公司,乃至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能更好地解决国内核电发展的需求。

  华泰证券去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按国家能源局设定的目标,2015年和2017年,核电年发电量分别超过0.2万亿kWh(千瓦时)、0.28万亿kWh;在运装机分别为40GW、50GW;在建装机分别为18GW、30GW。

  怎么整合

  在上述老核电人看来,就现阶段看,既然消息已落地,那么更重要的步骤应该是,“首先,确立怎么整合这家公司、以谁为主体进行建设发展。其次,这两家公司要形成合力,进一步发展国内自主研发乃至原创的核电技术。毕竟,长远看,依靠外资的力量,并不能完全保障中国的核安全”。

  “站在我的层面,我回答不了你的问题。且直到现在,我这边还没有进一步消息。”对于《国际金融报》的提问,国核技术相关人士无奈地解释。

  但有分析称,整合或许没有预想中这么难。一方面,中电投至今仍持有国核技术10%的股份,算是后者的“老熟人”之一;另一方面,王炳华在履新国核技术前,曾是中电投第一任总经理,对中电投不会太陌生。

  据界面新闻去年10月报道,王炳华当初由中电投调任、组建国核技之初,一度身兼两职,同时担任中电投总经理与国核技术董事长的职务。

  界面分析,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1951年出生,“退居二线的可能性更大”,国核技术董事长王炳华比陆启洲小3岁,“是两家企业合并后‘一把手’的不二人选”。

  近日,另有消息称,“在合并流程上,相关部门将首先确定新集团领导班子,研究各单位上报的合并方案;再制定整体重组方案、更改集团名称,重组机构及资产;最终形成新的集团。”

  财经网则称,按此前的方案,“两大巨头可能暂时分别保留原有的公司体制不变”。财经网称,成立总公司、负责整合之后的协调实务和过渡期之后,“将对相关业务进行深度重组”。

  对此,《国际金融报》记者分别向国务院国资委人士和王炳华求证,但截至发稿,始终未有回应。不过,上述老核电人对整合的前景表示乐观,“都是央企,且本就互补,应该会顺利推进”。

  影响几何

  那么,一旦整合最终完成,会对核电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分析人士称,最直接的影响可能是加速AP1000的真正应用。网易财经此前的一篇分析文章称,如国核技术和中电投两者合并得以顺利推进,“凭借中电投的开发势力,或将有助于国核技术提升自己的资金和管控能力,应对它目前在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核电项目中遇到的部分困难”。

  据称,国家核电作为项目责任主体和核岛EPC(按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总承包商承担着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项目各自两台机组的建设任务,“但规划中将要在2013年底投产的第一台浙江三门1号机组,已比预定工期拖后了很长时间”。

  对此,《国际金融报》向国核技术求证。相关人士的回应是,更应问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我们也在等待有关批文,以开工建设”。

  “AP1000不可谓不好,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国家相关部门可能担心:这个技术从没在其他国家有过实践,也没有任何国家使用过这个技术。”上述老核电人称,“毕竟,核电发展的第一要务仍是安全。”

  林伯强则认为,既然确定重组两家公司,那么,发展AP1000及CAP1400技术将会是相关部门坚持在国内核电市场发展的方向,“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表明,‘华龙一号’可能会成为未来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要力量”。

  据了解,“华龙一号”由中广核和中核工业联合开展。目前,研发设计方案已经基本成型,具备开工建设的条件。

  中电投和国核技术两家公司合并本就被外界赋予了加快“核电走出去”的重要意义。“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在国内,但不代表说就现在就完全放弃海外市场,不在海外进行布局。”林伯强认为,长远看,中国还是要参与到国际的核电竞争。

  事实上,有媒体认为,从技术上讲,中电投集团与国家核电的合并增强了AP1000和CAP1400技术的整体实力,同时,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联合研发的“华龙一号”技术也在中国落地,为进一步出口创造条件,“因此,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整体竞争力正在增强”。

  不止如此。前述券商分析师认为,两家公司合并将加快国内核电企业上市的步伐。“之前,中广核去年12月成功在香港市场上市,中核建设和中核电力也在去年提交了招股书,目前正在国内排队。”该分析师称,“未来,一旦中电投和国家核电顺利整合,不排除新公司部分资产,乃至整体上市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专家对两家公司重组带来的改革效应给予期待。比如,改变中国核工业发展的体制沟壑及多头管理、利益纷争交错的格局。然而,正如一些媒体所言,核电体制改革任重道远,“中电投和国家核电的重组,究竟是整个体制改革第一步棋,还是单独的一步棋,或许还要继续观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东电力设计研究院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电力科技网 ( 鲁ICP备09062776号  

GMT+8, 2024-4-26 22: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