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电力科技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07|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北邢台历史文化名村(镇)——老城区的坑和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xingtaideren 发表于 2009-3-13 09:4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mg height="15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xtxcm.com/epaper/ncwb/res/1/20081121/40621227274791852.jpg" width="427" style="CURSOR: pointe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楼主| xingtaideren 发表于 2009-3-13 09:45:04 | 只看该作者
<p><span class="px12">&nbsp;<img src="http://www.xtxcm.com/epaper/ncwb/res/1/20081107/24401226061421404.jpg" alt=""/></span></p><p><span class="px12">&nbsp;&nbsp;&nbsp; <font size="4">据《顺德府志》、《邢台县志》记载:邢台古城早在公元前1438年即为殷商都邑。公元330年,后赵石勒在此建都,建筑了城墙,号建平城。北宋时郭进扩建,城墙厚六丈,上可卧牛,俗呼卧牛城。据此可知,邢台古城的建城史距今已有3000余年。岁月沧桑,朝代更迭,随着历代街道演变,市政建设,在老城区留下了不少坑壕和高台,历史上曾有八大水坑之说。这些积水的坑壕和市民聚居的高台,均载入地方志书,标于城区地图。经过千余年的变化,有的坑壕已被雨水淤塞或被建筑垃圾填平,成为居民聚居之地。有的高台仍然保持着原来面貌,台上居民在那里繁衍生息。</font><table align="center"><tbody><tr><td><table><tbody><tr><td></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span></p><table align="center"><tbody><tr><td><table><tbody><tr><td></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3#
 楼主| xingtaideren 发表于 2009-3-13 09:45:32 | 只看该作者
 &nbsp; <font size="4">在古城南关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有关卧牛城传说中的神牛四蹄印:即牛市水坑、羊市水坑、靛市水坑和霍家水坑。传说在上古时代,太行山麓的邢国境内洪水泛滥,一片沼泽,后来发现一头神牛头南尾北,席地而卧。神牛卧过的地方,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人们认为,牛是勤劳、吉祥的象征,就从四面八方迁徙到这块风水宝地上定居下来。当年神牛踏出的四个蹄印,化作四个水坑,成为雨天排水和周围居民洗涤之处。后来,为了安全,在周围修筑了矮墙、台阶,人们为求吉利,开始称其为水台。四个水坑(台)其中三个分别座落在牛市街、羊市街和靛市街,这三条街道是以三个集贸市场命名的;明清时期,牛市街是买卖牛的市场,皮件作坊较多,故名牛市街。羊市街是皮毛商贾聚居之地,从东到西全是皮毛作坊,故名羊市街。靛市街开设多处蓝染毛织品的染坊,故名靛市街。霍家水坑在红影壁巷南端路西、原健康池(即春园澡堂)西北角处,因当地有霍姓人家居住,故名霍家水坑。以上四个水坑(台),均以座落地点命名。随着城市居民的日益增多,羊市水坑已经填平,建成了人烟稠密的居民区。牛市水坑、靛市水坑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周边植有绿树,水中浮现倒影,别有一番情趣。霍家水坑早已成为居民区,其名字已经湮没在老年人的记忆里。</font>
4#
 楼主| xingtaideren 发表于 2009-3-13 09:46:31 | 只看该作者
<span class="px12">&nbsp;<img src="http://www.xtxcm.com/epaper/ncwb/res/1/20081107/45311226061421341.jpg" alt=""/><table><tbody><tr><td></td></tr><tr><td>靛市水台 </td></tr></tbody></table><table align="center"><tbody><tr><td></td></tr><tr><td></td></tr></tbody></table></span>
5#
 楼主| xingtaideren 发表于 2009-3-13 09:47:01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 <font size="4">牛市水台西北角有一个著名的历史遗存——七道弯胡同,这条弯曲小巷,南起牛市水台,北到东大街。长近百米,宽1.5米。沿巷两侧均为居民住宅,因历代建筑,墙体错落,形成了七个拐弯。东南角有小巷通向小东街,西南角有小巷通向牛市街。</font><p><font size="4">&nbsp;&nbsp;&nbsp; 靛市水台也有一条七道弯胡同,也名七道弯胡同,为了区别牛市水台的七道弯胡同故称北七道弯胡同。沿着这条胡同,往北即到达靛市水台。羊市水台东北角也有一个历史遗存——仁义巷。这一小巷历史悠久,并有邻里之间建房、互让地基的美妙传说,反映了古城人民崇尚仁义的优良传统。西北角一条小巷通向西羊市道。东南角有一个通往羊市街的街口。西南角是联合医院的后门。在五、六十年代,羊市水台路东还有沙河县的驻邢办事处。</font></p>
6#
 楼主| xingtaideren 发表于 2009-3-13 09:47:21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 除上述与卧牛城传说有关的水台外,在现在的中兴东大街路南有一个刘家台,昔日,此处东面是台,台下是沟,北面紧邻小河子,几户刘姓居民为防水患,在台上建房定居,门前留有数米宽的平台,作为居民活动场所。后来住户日渐增多,形成了一个人烟稠密的居民区,因刘姓居民最早在此居住,即以刘家台为名。它南起肉市街,北至中兴东大街,全长130米,宽4米。街面平台南端,地势最高。最高处有青砖砌就的台阶,拾级而上,足有两层楼房之高。台之东侧多为几进几出的大杂院。走进大院逶迤前行,穿过几重院落,即可到达北大街。刘家台南头是一个丁字路口,这里原来有一个不大的水坑,名和家坑,后来成为平地。由此往东经过牌坊巷,可到北大街,往西即到肉市街。现在刘家台北段的平台已经建成居民住房,看不到当年的平台面貌,成了一条狭窄的小巷。小巷南端的牌坊巷也徒有其名,昔日的牌坊已无迹可寻。
7#
 楼主| xingtaideren 发表于 2009-3-13 09:48:45 | 只看该作者
<p><span class="px12">&nbsp;<img src="http://www.xtxcm.com/epaper/ncwb/res/1/20081107/59901226061421357.jpg" alt=""/></span></p><p><span class="px12">刘家台</span></p>
8#
 楼主| xingtaideren 发表于 2009-3-13 09:49:16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font size="4"> 老城区的水坑还有多处,现在能够叫出名字、存入人们记忆或载入志书的还有:王帽坑,又名王马坑。该坑地处中北商城北端、市急救中心南侧。水坑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因水坑形似一顶王冠,民间传说,秦始皇东巡路过邢台时,将帽子落到此地,砸了一个坑,故名王帽坑。二说,因此处居民王姓、马姓居多,以居民姓氏命名为王马坑。不管其坑名来自何因,但水坑来历却因修建城墙取土而形成,后经历代沧桑,逐步成为平地。1963年8月洪水成灾,马路街多数民房倒塌,居民到此搭棚、建屋居住。扩建马路街时,将此地建成居民区。区内有5条小巷,仍命王帽坑。居民嫌名字不雅,曾更名为革命街。旧城改造中,此地已建成现代化的高楼大厦。</font>
9#
 楼主| xingtaideren 发表于 2009-3-13 09:49:52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 韩家坑,座落在新世纪广场东侧,原市体委西邻。后来沿古城墙往东,扩建为体育场,成为全市重大集会和十月十八、五月十七庙会搭建售货大棚、进行物资交流的场所。1966年邢台大地震,中央领导同志乘坐直升飞机来邢视察灾情,曾在此地降落。改革开放后建成新世纪广场和新世纪商城,成了市民休闲、游览和购物的繁华地带。<p>&nbsp;&nbsp;&nbsp; 马号坑,又名马壕坑。该坑座落在西门里路北、一个名为旧县前的地方。明清时期,此处北端有一座武庙,武庙,即明清时期的关羽庙。庙前有一个马号,是府县衙门养马、训马的地方。水坑就在武庙、马号南端,后来在这里建了回民肉食加工厂,现已成为居民住宅区。马号(壕)坑的名字,只留在老年人的记忆和旧地图的标志里。</p><p>&nbsp;&nbsp;&nbsp; 南学坑,就是座落在南学街路南、旧城墙内侧的泮池。泮池,即古代学宫,史料记载,学宫中,西南为水,东北为墙。儿童入学为入泮(指初入学读书,接受教育)。所以,学宫又名泮宫。泮宫中,东、西、南方有池,形如半壁,故称泮水。因其座落在南学街,当地群众习惯称其为南学坑。从古代城区地图上看,在泮池西侧建有一座文昌祠,是供奉文昌帝君的祠堂。据《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记载,文昌帝君是掌管人间禄籍和文人命运的星宿。因年代久远,城墙北侧的泮池和文昌祠已经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房舍栉比的居民区,现在的马路街小学就建在古城墙的旧址上。</p>
10#
 楼主| xingtaideren 发表于 2009-3-13 09:50:21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 老母台坑,昔日,红星西街路北的凤麟街南头,原来有个大坑,名老母台坑。当地群众传说,明朝初年有一只凤凰落于此地,后来这里有几户居民走运发财,集资购买长条石修砌了水坑。这一条街道遂以吉祥禽兽“凤”、“麟”命名,称为凤麟街。查阅地方志书,在城区地图上、凤麟街部位,标有一个水坑,但未标水坑名字。在《邢台市地名志》上却载有老母台坑的名字和水坑座落的位置。<p>&nbsp;&nbsp;&nbsp; 老虎坑,座落在红影壁巷南端路东、通往肉市街的小巷内。这里人烟稠密,原来坑内常年积水,周围居民深受其害。后来逐渐填为平地,建成居民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市政府由此向东修建了排污水沟,将污水引入肉市街下水道内,才使此地变脏乱而为整洁。这一带有的孩子乳名“老虎”,说明老虎坑在当地居民中的印象之深。</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电力科技网 ( 鲁ICP备09062776号  

GMT+8, 2024-4-26 23:0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